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武装部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武装部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两个比例、实现两个更多”学生工作理念,聚焦学校中心工作和整体发展目标,确立了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学风建设为重点、悉心教育、科学管理、热情服务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育人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不断加强和提升学生工作的实效性,全面推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入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构建“1249”工作体系,强化沟通、课程、活动、文化、网络“五个融入”,落实信仰领航计划、梦想启航计划、家访助航计划、文化远航计划。通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适应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新机制、新模式的构建和研究。提升学生管理法制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严管彰显厚爱,固底板、严管理,推进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建设。以“抓安全、抓习惯、抓学风”为主线。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工作室职能,推进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发挥各级学生组织和广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扎实推进基础文明教育工程,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打造国防教育新平台,推进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制定军事理论教学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新生军事技能训练,持续推进改善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场设置和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做好退役复学同学服务保障工作和军烈属的优抚工作。
着力打造“校院工作一体化”新模式,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形成了“领导抓、教师推、校友帮、辅导员促”四级就业助推体系,提出了就业工作稳定线、网络线、保障线、满意线“四条线”的工作方法,搭建了网上招聘、线上咨询、面试签约以及线上就业指导的完整工作格局,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网络招聘服务和电话咨询,实现了毕业生就业服务全覆盖。学校“以行业区域招聘为主体,以就业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校友资源及政府、科研合作单位为纽带”的多元化招聘就业市场体系初现规模。学校建立健全就业育人支持体系,引导毕业生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鼓励毕业生主动到重点领域就业、到社会民生领域就业、到基层就业。针对不同年级开展四级精准就业指导及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
始终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建立以“奖、贷、勤、助、补”为主体、“通、访、建”为补充的多方位立体资助体系,持续推进“滋兰树蕙”学生资助育人工程。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落实助学贷款、奖学金、特殊困难补助、专项补贴等各项资助政策。开发资助信息化系统,保障数据准确性、工作规范性、资助精准性。广拓渠道,扩大勤工助学和社会奖助学金的数量和覆盖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帮扶服务。开展“滋兰树蕙”系列育人活动,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帮扶,切实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资助工作。
构筑多维格局、可持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着力构建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阵地,扎实推进阳光心理工程。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五级预警与干预网络体系,完善“四早教育”预防机制(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夯实心理咨询专业队伍、心理辅导育人队伍、心理社团学生队伍,提升专业素质。搭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支持平台、院系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自助服务平台和大学生朋辈辅导互助工作平台,突出载体实效。强化教育教学、特色活动、心理咨询、校医协作、危机干预五大服务内容,全员育心育人,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助力学生阳光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构建“大思政”视野下高校生涯教育“544”一体化工作模式,整合育人要素,保障生涯服务多样供给,形成以课程教学为主途径,咨询辅导、实践活动、测评评估和科学研究五个要素相互配合的内容体系,有效保证学生多样化、分阶段、分类别的内容需求;强化实施保障,确保生涯体系高效运转,形成机构设置(中心、工作室、生涯辅导员)、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四个模块的生涯支持系统,各要素有机配合,相互支持;整合教育链条,强化生涯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生涯育人共同体,充分发挥高校、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和高中育人合力,增进相互支持和协同发展。
围绕学生社区“一站式”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2341”学生公寓管理服务新模式。以平安公寓建设和创先争优为依托,发挥学生公寓育人阵地的作用,丰富精神生活,打造“安全、文明、和谐”公寓。公寓内各项设施完备,管理服务工作科学明晰规范,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支撑保障。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强化素质提升、技能展示、工作交流、理论创新、人文关怀“五个平台”,把握辅导员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配齐选优辅导员队伍,创新赋能辅导员培养体系,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体系,持续打造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提升辅导员队伍育人能力和水平。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武装部设置3个科室、5个中心,分别是教育科(网络思政科)、管理科、人武工作科、就业指导中心、资助管理中心、生涯指导中心、心理指导中心、公寓管理中心。
更多信息请访问: 济南大学学工在线网站
团委(创新创业学院)
济南大学共青团是学校党委和团省委直接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学校党委联系团员青年、领导青年工作的重要纽带和渠道,担负着团结教育青年学生,执行党的青年工作方针,培养青年共产主义者和优秀学生骨干队伍,拓展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繁荣校园文化生活的任务。2023年,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与团委合并,简称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团委(创新创业学院)设有组织部、宣传部、社团管理部、创新教育部、创新实践部、创业孵化部,下设21个分团委,1246个团支部,现有29名专职团干部,团员青年26502名。
多年来,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为魂、服务为基”的原则,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基本方向,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统揽,以品牌活动为垂范,以团的规范化建设为基础,结合新形势和青年学生的新特点,不断进行团建创新,形成了“三型四化五大体系”的工作理念:以“党政所急,学生所需,团能所为”为宗旨,着力构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团组织,实现共青团管理工作规范化、考评工作机制化、服务工作特色化、基础工作职能化,构筑和推进思想引领铸魂体系,创新创业赋能体系,实践服务拓展体系,校园文化育才体系,组织建设强基体系“五大体系”的建设。学校连续多年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等方面工作中获得全国表彰,校团委连年被评为山东省“红旗团委”,2009年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实施“思想凝聚工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进展。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通过规范运行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强化阵地建设、典型示范教育等措施,充分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方面的优势,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社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青年学生;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凸现时代特征的主题教育活动,使青年学生坚定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不断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触角,通过加强社区党建,建设红色网站,塑造社团文化,构建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进网络、进社团三位一体的新型“立交桥”。
实施“创新教育工程”,学生科创活动蔚然成风。注重科学机制的构建和竞赛活动的品牌化战略,不断增加对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投入和支持力度,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项经费,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课题申报、审批立项、基金资助、专利申请等环节,积极组织和参与“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科技文化活动,成立学生科技类社团,逐步形成了高度重视、广泛宣传、重点投入、严格管理的学生科研机制,有效整合了学校资源,争取到了更多科研教学战线的支持,催生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术科技创新氛围。近年来,学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科创赛事中,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4115项,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4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2012年至今,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0项,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金奖3项、银奖7项、铜奖17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铜奖4项。学校连续多年被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挑战杯”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捧得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最高荣誉“挑战杯”。
实施“文化育人工程”,营造和谐校园氛围。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高格调规划、保持高水平运作、追求高质量效果,深入开展了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科技文化为重点、娱乐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具有示范性、导向性、艺术性、创新性的外语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艺术节、读书节三大节日及“泉城大讲堂”“济大青春创业论坛”为龙头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积极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重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社团实行校、院两级指导与管理。目前学校有各级各类学生社团110个,参与学生19300多人。
实施“实践锤炼工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在实践锤炼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把社会实践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点,采取全面部署、点面结合、重点组队等实践方式,开展了扶贫支教、政策宣讲、社会调查、法律宣传、环境保护、文化服务、社区援助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目的,构建了以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为主体,以科技服务、环保消防、爱心接力等为基本内容的志愿服务体系,使志愿服务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互动、青年学生服务社会与自身成长成才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个人、学校、社会“多方共赢”的效果。目前,学校拥有青年志愿者组织23个,志愿服务队101支,注册志愿者33615人,年度志愿服务时长达111700小时,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近45万人次。
实施“服务保障工程”,竭诚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服务青年的保障体系,加强了大学生青春创业基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重视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明确组织定位、回归服务宗旨,稳步推进学生会组织改革;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阵地、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切实解决青年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扎实实为青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实施“组织创优工程”,从严治团、改革强团,全面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树立基层第一的观念,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促团建、全团抓团建的指导思想,稳步实施基层团组织的团建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我校共青团发展的新型组织机制和运行方式,加大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济南大学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将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团结和带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突出特色,塑造新形象,打造新品牌,谱写新篇章,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访问:团委(创新创业学院)网站